新能源产业这几年发展势头猛,但企业要搞研发、扩产能,处处都要花钱。常州瞅准这个关键点,拿出一套组合式财税政策,实实在在给新能源企业撑腰打气。
先说最直接的资金补贴。常州专门设了产业发展基金,只要企业在电池技术、光伏材料这些关键领域有突破,就能申请到补贴。比如一家做锂电池的企业,研发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,一下拿到几百万补贴。这笔钱不光解决了研发资金紧张的问题,还让企业有底气扩大生产规模,把生产线从两条扩充到五条。还有设备更新补贴也很实在,一家光伏企业淘汰老旧生产设备,换上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机器,按照政策拿到了设备购置费用 15% 的补贴,算下来节省了一大笔开支,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不少。
税收优惠也是常州扶持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手段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,企业投入研发的钱越多,能少交的税就越多。一家专注氢能技术研发的企业,去年研发投入超千万,通过这项政策,企业所得税少交了将近两百万。省下来的钱,企业用来搭建新的实验室、引进高端人才,研发进度比原来快了不少。另外,对新能源企业进口一些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,常州还落实了关税减免政策,降低企业采购成本。
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,常州还在产业协同上发力。通过财税政策引导,鼓励新能源企业和本地的上下游企业合作。比如,对和本地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新能源企业,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。这让企业更愿意在本地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,既降低了运输成本,又带动了本地配套产业发展。有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,和周边十几家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合作,不仅供应效率提高了,还因为政策优惠节省了一笔税费。
常州这些财税政策,已经让新能源产业尝到不少甜头。企业发展有了更多资金支持,生产成本降下来,市场竞争力也变强了。现在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,产业链也越来越完善。未来,随着财税政策不断优化,相信常州新能源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
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常州财税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。若你想补充数据案例,或调整分析角度,随时和我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