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,但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很多企业不敢轻易 “下重注”。常州为打破这个困局,在财税政策上精准出招,从资金支持、成本降低到服务优化,全方位给科技创新企业 “托底”。
税收优惠上,常州打出 “组合拳”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加码,企业每投入 100 元研发经费,能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更多了。一家从事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,去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型机器人,凭借这项政策,企业所得税少交了 300 多万元。省下来的钱,企业马上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研发中,还组建了新的研发团队。另外,对高新技术企业,常州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,税率直接降低 10%。这对初创的科技企业来说,能省下一大笔运营资金,用来购买研发设备、租赁办公场地。
财政资金支持也不含糊。常州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。企业只要项目符合要求,就能申请到资金支持。一家专注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初创企业,通过申报,获得了 200 万元的基金支持,这笔钱解决了企业前期研发资金短缺的难题,推动项目顺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此外,对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,常州还给予奖励补贴。有一家高校科研团队创办的企业,将实验室里的新材料技术转化为产品,投入市场后,拿到了政府的成果转化奖励,不仅增加了企业收入,还激励团队继续研发更多新技术。
在优化服务方面,常州也没少下功夫。税务部门为科技企业开通 “绿色通道”,在办理涉税业务时,提供优先服务。对于一些复杂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,税务人员主动上门辅导,帮企业整理资料、填写申报表格,避免因操作失误错失政策红利。同时,常州还通过财政资金引导,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贷款支持,对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的低息贷款,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中。
常州这一系列财税政策,精准解决了科技创新企业在资金、成本、服务等方面的难题。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加大研发投入,开展技术攻关。随着财税政策不断完善,未来常州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,在高新技术领域产出更多成果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